小学生常见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辅导人际交往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群体背景中、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共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而不良的人际关系是导致个体身心疾病的主要诱因。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又是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如认知、人格、情绪、意志等方面还不成熟,因此,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发展不够协调一致,容易出现某些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如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情绪易激动、不稳定、自负与自卑等,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少年的心理障碍基本上是一个发展性的问题,除了一些极严重的精神问题或行为问题外,多看似问题的行为,其实只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偏离,成人身上被看做病态的行为对儿童青少年未必是不正常的,这些问题会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或减弱,小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正在成长过程中,其可塑性非常大,如果能够正确及时给予帮助,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教学中我发现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以下问题,并针对的给予辅导。一、小学儿童出现人际交往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1.封闭心理在小学儿童中,有些孩子不喜欢与人接近,不愿加入集体活动,总喜欢独处,自娱自乐,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时刻保持与他人的距离,(这在小学高年级儿童中比较常见)。虽然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心、独立欲望都在发生明现的变化,但他们还不成熟,不够稳定,不知怎样应付这种变化。学生容易把自己的心理之门关闭起来,有烦恼和不愉快都写在日记里,对谁都不愿意说。逐渐与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开始疏远,产生距离感,封闭心理的存在又阻碍友谊的建立,使个人处在孤独之中,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2.自卑与自负小学儿童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事事由父母照料,任何要求父母都尽力满足,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总表现自己的优越,希望别人都能听从他的指挥,总围着他转。这种心理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许多同学不愿意和他玩,将其孤立起来。与此相反,有些儿童由于依赖性强,在学校中总是依赖别人,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因此,变得敏感自卑,多愁善感,犹豫孤僻,感到别人都瞧不起自己,又害怕伤害自己,久而久之出现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与人交往的现象。3.儿童个性缺陷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有些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的儿童不善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容易产生畏缩和恐惧。

由于过于敏感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低下,言语表达能力不强,在交往中会被人笑话等。而有的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如身高、相貌、体重的交往退缩。4.社会媒介的不良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为儿童提供了广泛的信息渠道,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一些暴力电电影、电视、小说为儿童提供了参照范例,在这些信息媒介的影响下学会了各种攻击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喜欢善待他人、接纳他他人,而表现出敌对,甚至是攻击行为。有的儿童整天沉溺于网络,在虚拟的世界中聊天、交友,不喜欢与老师同学面对面交流,逐渐导致学生交往技能的退化,别人的心理距离拉大,产生交往障碍。二、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辅导1.创造交往机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只有通过交往活动才能克服。家长和教师配合为有交往障碍的儿童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尝试积极的与人交往,使他们得到实际的锻炼。对交往中存在胆怯心理的儿童,采用系统脱敏法,将其置于交往情景中,这种情景是渐进性的,强度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最初让其在众人面前发言、朗读课文等,以此来培养对胆怯心理的抵制力,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可以让他担任班干部,代表班级参加各种集体活动,逐渐消除胆怯心理,能够大胆与人交往。

而对交往中存在攻击行为的儿童,教师和家长要消除对其攻击行为的奖励和关注。如采用厌恶疗法,这类儿童出现攻击行为时给予必要的惩罚,使他们准备攻击他人时就会有对惩罚的烦恼,了避免受到惩罚而放弃攻击,逐渐变得能与人和睦相处。2.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据调查发现班级体中那些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良好的学习与能力,良好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品德与其他特征。交往中表现退缩的儿童大部分也有交往的强烈需要和一定的交往标准,但往往交往中具有被动、害羞、敏感、多的性格特征而引起心理冲突,左右为难,最终选择回避交往。因此,改变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最重要的是改变其不良的个性品质。在教学活动和集体交往活动中,有意识的帮助有交往问题的儿童,为其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参加交往活动,学习交往技巧,增进交往的需要和乐趣,进而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总之,小学生产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是各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在正确把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他们早日恢复心理健康。小学生(高年级)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解放街小学我国一些学者曾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1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其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又较其它年级突出。

高年级小学生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生理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认知、情绪、意志等与生理发展的不同步,容易使他们在这一成长阶段遇到各种矛盾、冲突和困惑,对他们的健康长构成威胁。关注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他们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形成原因,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积极有效对策,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本文力求较全面、真实地揭示出目前我校高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的解决对策。一、高年级小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压力大由于现在学校、教师、家长往往过于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高年级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任务“超重”的现象。除了学校的学习任务,一些家长和教师还给学生开起了“小灶”,学生奔波于各种“辅导”班、特长班之间,休息和睡眠时间严重不足,失去了享受童年生活乐趣的最基本权利。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太大,出现了厌学、逃学情考试焦虑由于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

如果压力过大,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能力,则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甚至是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等心理障碍。.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 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 我独尊,不能善解人意 ;遇到困 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 ,从而致使小 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此外, 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 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 理解与爱, 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 产生消极情绪 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 .个性心理问题小学高年级是少年儿童个性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不稳定时期, 因而小学 生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各种苦恼和迷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依赖心理 现代社会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结构,容易使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包揽包干, 致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导致学生缺乏自立生活的能力, 产生较严重的依 赖心理。

自我为中心 自我为中心在高年级小学生中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此类学生自尊心、 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片面看问题,把错误归于别人,容 易嫉妒他人。有些学 生非常任性,喜欢独来独往,缺乏同情心和宽容精神,不愿 帮助别人;有些学生平时与同学 相处时,常常为一点小事而闹意气、泄私愤。不 合群的学生则表现为两大类:一类为沉默寡 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类则表 现为爱哭闹、爱捣乱、爱逞能、爱惹是生非。 意志力薄弱 许多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 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 因此造成 孩子意志 力非常薄弱。 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自制力差, 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 性。做事容易半途 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 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 行动放任自流。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自然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 逃避方式。 二、高年级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父母的过高期望与溺爱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部分 来源于父 母对自己学业、 成绩方面的过高期望。 家长往往因对孩子的过高期望而 对他们提出不切实 际的要求, 当孩子达不到这些要求时, 他们就很容易产生挫败 感,丧失自信心,而父母如 果此时对他们横加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就会使他们 逐渐聚集起一些负面情绪,不利于其健 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因素,对孩子的学 习态度、 人际适应、个性形成有直接影响。因家长教育态度不一致,用歧视,打骂等不当 育方式对待子女,从而造成心理行为问题的占了很大比例。 经过分析比较, 认为当前小学生家庭中,不当的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过分保护型、过分干 涉型、严厉惩罚型。 上述三种教育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理解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这样的家庭能够为孩子 创设宽松、 自由的成长环境, 给子女充分的理解 和信任,使他们能够在最大限度内挖掘自 身潜能,达到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 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还有 在经常 发生冲突的家庭中, 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 研究证明, 家庭气氛 不和谐不仅会造 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家庭因素在小学生心理健康 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校因素 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 小学生的竟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 真正落到 实处, 学校重分数轻能力, 重智育轻心育的现象依然存在。

教师评价学 生,社会衡量学校, 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考试分数。这种局面使小学生 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影响 了学习效率, 使他们对学习兴趣和信心下降甚至 丧失,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俱 等不良心境,当这些不良情绪体验长期 持续下去,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人际关系紧张 学生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两种关系良好与 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一个拥有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学生, 必然充满 归属 感和安全感, 其心理发展也会有良好的人际环境; 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 必然会产生 敌对、自卑、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对其心理健康具有强烈的不良影 3.现代传媒信息的负面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的电视、网络、报刊杂志、 书籍、电影等现 代传媒信息也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另外,一些地 吧等娱乐场所管理失控,对未成年学生开放, 一些小学生沉迷于上网、 玩游戏等, 容易使他们产生与社会的隔离感、孤僻及攻击性行为等心理行为问题。